干细胞有望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

颈动脉作为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其它部位的主要血管,它在我们喉结两侧。全身的血液都会流经这里,相较于其他主动脉,颈动脉较窄,血液有杂质时更容易堵,另外颈动脉靠近头颈部会有一个“Y型”的分叉,分叉处形成涡流,要承受更多压力,比普通血管更容易产生斑块。



随着颈动脉超声的普及和大家对健康的重视,很多人都积极进行脑卒中筛查,,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或多或少会出现“颈动脉斑块形成”、“颈动脉硬化”和“颈动脉狭窄”等字眼。患者最关心的就是关于“颈动脉斑块是否可以缩小或者消退”的问题。颈动脉斑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,一个人的颈动脉斑块大约从青春期开始形成,我国成年人约1/3都有颈动脉斑块,至40岁明显,到了60岁,基本上都会出现颈动脉斑块。


据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一项分析显示 

约1/3的中国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;

在40-49岁的年龄段中,仅有6%有斑块;

在40-49岁的年龄段中,有21%有斑块;

在50-59岁岁的年龄段中,有41%有斑块;

在70-89岁人群中,有63%存在颈动脉斑块

颈动脉斑块的危害 

颈动脉斑块,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, 约2/3的脑梗与颈部动脉狭窄有关。颈动脉是大脑重要的供血通路,如果斑块长在这里,颈动脉被堵,大脑就会缺血。没有血液供应8分钟就会损伤,出现失明、失语、半身不遂...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、脑中风!如果时间再长一些,甚至会出现脑死亡。早期颈动脉狭窄可能没有症状,而严重狭窄时可能表现为突发头晕,短时间内言语困难、眼前发黑等,一侧身体麻木等。



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?

从严格意义来说,颈动脉斑块不是一种疾病,而是由于头颈部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病理改变,像所有斑块一样,其发展阶段包括:脂纹期、纤维斑块期、粥样斑块形成期、继发性病变(斑块内出血、破裂、血栓、钙化)。更通俗地讲,颈动脉血管像水管,而颈动脉斑块就是里面的水锈和污垢沉积。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,一些高发慢性疾病(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)加速了这种病变速度,导致这种病理现象越来越普遍;而不良生活习惯(饮食、抽烟、喝酒、缺乏锻炼)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其实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治疗,动脉斑块是可以逆转的。

动脉斑块的传统治疗方法?

1、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是形成斑块的主要原料,没有胆固醇就没有斑块,也就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所以要逆转斑块,首先要控制胆固醇的水平,只要将胆固醇降低的幅度够大,水平够低,可以预防或延缓斑块的进展。一项名为ASTEROID的研究,结果发现,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3%,有78%的患者斑块实现了逆转。2、降低高危因素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是斑块的危险因素,有以上疾病的人要积极合理控制血糖、血压。将血压控制在140/90 mmHg以下,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。

3、生活方式干预

要想实现斑块缩小或逆转,应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即控制饮食、改善饮食结构,要减少脂肪、胆固醇的摄入,少吃油炸、肥肉、红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再者就是增加运动、减轻体重、戒烟限酒,这些措施是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的有效方法。

4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。

他汀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,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,从而防止斑块的增长。当胆固醇低到一定程度时,部分患者的斑块可以缩小。如瑞旨(瑞舒伐他汀)能选择性地在肝脏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,降低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等来达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、降血脂的作用。有利于延缓甚至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。

干细胞为颈动脉斑块治疗带来新途径

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研究的深入,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。各种炎性因子和巨噬细胞参与了斑块的形成。不稳定斑块的内部有M1型巨噬细胞大量浸润,分泌组织金属蛋白酶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,吸引T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斑块内聚集,易导致斑块剥脱或破裂。干细胞可以使斑块内的M1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2型,抑制炎性因子分泌,吞噬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,促进斑块的稳定进而实现缩减。
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,干细胞通过分泌效应促进巨噬细胞的极化,使巨噬细胞M1(促炎型)向巨噬细胞M2(抗炎型)转化,进而消减炎症,发挥修复效应,这也是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的中心环节。 此理论的提出为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,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。 


内容来自网络,侵删

评论

© Stem Cells | Powered by LOFTER